中国数码印刷机进口史
1995年深圳特区的某印刷车间里,一台价值280万元的惠普Indigo E-Print 1000数码印刷机完成安装。这个带着金属光泽的"铁柜子",让围观的老师傅们第一次见识到不用制版就能印刷彩色名片的"魔法"。彼时国内印刷厂还在使用铅字排版,这台每小时能印2000张A3全彩印品的设备,悄然拉开了中国数码印刷进口时代的序幕。
第一阶段:试探性引进(1995-2005)
首台Indigo设备落地的同年,上海某合资印刷公司引进了富士施乐DocuColor 40。这些早期进口设备主要服务于外资企业,单张印刷成本高达3元,却打开了短版印刷的蓝海市场。2000年前后,柯达NexPress、佳能imagePRESS等设备陆续进入中国,进口机型突破50台。这个阶段的设备多采用"整机进口+耗材绑定"模式,墨粉价格是国产设备的5-8倍,但印刷质量明显优于传统胶印。
第二阶段:规模化应用(2006-2015)
2006年北京奥运会特许商品印刷订单,成为进口数码印刷机爆发的导火索。海德堡速霸SM74与惠普Indigo 5500组合生产线,在三个月内完成2000万张可变数据门票印刷。此时进口设备年装机量突破500台,施乐iGen4的2400dpi分辨率技术,推动艺术品复制市场增长35%。但核心部件如喷墨头仍依赖精工、爱普生等日企,设备维修需外籍工程师驻场。
第三阶段:技术反刍期(2016-2025)
2018年德国德鲁巴展会上,中国采购团签下2.3亿欧元数码印刷设备订单,创下单一展会采购纪录。此时进口设备已形成三大梯队:高端市场被海德堡Primefire、小森Impremia NSX垄断;中端市场由理光Pro C9200、柯尼卡美能达AccurioPress把持;入门级设备则面临国产厂商的激烈竞争。最新引进的兰达S10纳米印刷机,采用水性墨水在非涂布纸上实现胶印品质,单机日产能突破10万印。

关于“”的相关资讯
我要评论: | |
---|---|
内 容: | |
验证码: | (内容最多500个汉字,1000个字符) 看不清?! |
请注意: |
|
1.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,不发表攻击性言论。 2.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。 3.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。 |
共有-条评论【我要评论】